2018年元旦前夕,港珠澳大桥举行了亮灯仪式,意味着这个花了8年的世纪工程终于全线竣工。由中国铁塔牵头,三家运营商承建,公诚咨询独家监理的港珠澳大桥网络覆盖基站主体工程也完美收官,为穿梭于港珠澳三地的游客提供了高速的网络覆盖保障。
主动作为,以资源优势构建坚实后盾
港珠澳大桥连接内地、香港、澳门,横跨伶仃洋,全长55公里,被称为世界第七大奇迹。该项目因其超高的建设难度,参与其各方面配套工程建设的企业数量繁多且均为个中翘楚。协调单位多、施工时间短,给本就时间有限的工期添加了更大的压力,不仅如此,施工过程中还因与大桥配套项目中的岛隧路面施工等相冲突,导致只能在窗口期施工。公诚咨询作为该项目的监理单位,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组建了由25位具有丰富经验监理工程师的专家监理团队,全力支撑港珠澳大桥通信覆盖项目。
由于拥有丰富的联动资源(与移动、电信、铁塔及相关政府部门均有长期紧密合作关系),独家监理为公诚咨询在公网项目整体统筹安排上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除了协助铁塔公司梳理内部流程,推进项目招投标有序进行,主动牵头项目的物料整体采购外,为了避免随时可能出现的停工管制,监理团队实时了解大桥项目各个专业施工时间,提前与各运营商协商做好施工规划,与边防五支队、大桥管理局等部门做好沟通协调,确保整体实施计划的有效落实及各环节的无缝衔接,并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不影响工期和质量的前期下对作业时间进行实时调整。
大胆创新,新型覆盖应对新型场景
港珠澳大桥岛隧的建设是采用沉管的新型技术建设的,而且沉管的长度与深度也是目前的世界之最,对于一个建设在海里的通讯公网覆盖,如何解决信号的反射和三家运营商多网络覆盖的糅合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加林山隧道及锅盖栋隧道泄漏电缆覆盖方式带来的频段干扰,计划建设两条泄漏电缆以分离频段相近的电信和移动信号。为此,监理团队多次组织参建单位到现场查勘,但由于岛隧空间所限,双泄漏电缆覆盖的方式被否决。经过多方案比对,结合凤凰山隧道等使用的对数周期天线室分覆盖模式,以及广深港隧道、厦深高铁隧道等采用的新型泄漏电缆覆盖方式的经验,监理团队大胆提出了两者结合的覆盖方案。该覆盖模式与传统的三家运营商共用一套系统合路覆盖的模式大相径庭,甚至颠覆了传统的覆盖模式,它不仅分离了频段相近的不同运营商信号,又节省了双泄漏电缆占用的空间。经过会审,双系统覆盖方案被最终采用,且由于其可推广和可复制性,将对往后类似的岛隧覆盖项目具有充分的借鉴意义。
坚定执着,恶劣的环境中砥砺前行
港珠澳大桥桥面上共建设25个宏站作为信号覆盖的支撑点,使整个大桥的通讯公网覆盖连成一片。宏站的建设采取在桥面龙门架上增加抱杆和设备的方式进行,而每个站点都需要在桥架的管廊上进行传输光缆的布放。
施工正值冬季,最低气温接近5℃,大桥上风力达7级,不时还伴有小雨,在7米多高、不足一米宽的龙门架上,望眼四周皆是海,哪怕是只看一眼也会让人颤抖;而桥下管廊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管廊内光线昏暗,空间狭窄,只够一人穿行,几公里长、直径乒乓球般粗细的光缆由于活动空间有限,只能通过人力徒手敷设,导致大桥所需的施工作业时间是平地同等施工量的3倍。
受施工窗口期限制,恶劣环境影响,再加上海上、桥上和管廊等特殊施工场景带来的建设困难,公诚咨询人迎难而上、精益求精、严格把关、关注细节,全面落实防范风险措施并做好应急预案,要求桥面施工人员每2个小时就要进行轮换。因覆盖模式是泄漏电缆和对数周期天线的双系统覆盖,针对隧道行车时引起的风向对流造成对天馈的拉扯,监理人员于现场施工时,对施工卡具的稳固性进行大量取数抽检,对卡具的安装进行拉力测试以确保每个卡具的稳固性。他们将对材料检验的苛刻,对安全把控的严格,对施工环节的细化把控,都落实到点位上。凭借着这份坚定和执着,公诚咨询人在漆黑的管廊中不舍昼夜,砥砺前行。
在责任面前,主动作为,敢于亮剑;在创新路上,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在困难前面,执着坚守,精益求精;在是非面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切,铸就了公诚咨询的魂!